《志愿军2》引爆观影热潮,吴京神预言应验?陈凯歌父子档惹争议

《志愿军2》大爆,观众却撑不了10分钟,吴京的话,终于有人信了近日,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(以下简称《志愿军2》)在全国上映,引发了观影热潮。然而,这部备受期待的大片却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口水战,评论区简直是炸锅了!有人感动得稀里哗啦,有人却吐槽受不了10分钟就想退场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部电影背后的那些事儿!

首先,咱们得说说这部电影的背景。《志愿军2》是"抗美援朝"主题系列电影的第二部,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。按理说,这种正能量满满的主旋律电影应该是稳赢不输的,但谁曾想,它却引发了如此激烈的争议。

有网友直呼:"这哪是电影啊,简直就是在上党课!"还有人吐槽:"陈导,求你别糟践电影了!"更有甚者说:"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!"这些评论简直不要太扎心!

但是,也有不少观众被电影感动得泪流满面。有人说:"看完后,我对志愿军战士的敬意更深了。"还有人表示:"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,值得每个中国人都去看看。"

面对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,小编不禁想起了吴京大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"看不惯别看,去看美国人的片子去!"没想到,这句话在今天竟然应验了!

那么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?小编经过深入分析,总结出了以下几点:

审美疲劳,观众看腻了?

说实话,近年来类似题材的电影真的不少。从《长津湖》到《金刚川》,再到《八佰》,观众们已经看过太多战争片了。虽然陈凯歌导演也想创新,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。

有网友吐槽说:"又是一群人牺牲,又是煽情独白,这套路我闭着眼睛都能猜到!"还有人说:"感觉就是把《长津湖》换了个皮,有什么新意吗?"

不得不说,这些评论确实戳中了痛点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如何让观众对这种题材保持新鲜感,确实是个难题。

陈凯歌父子档,是亮点还是槽点?

说到创新,陈凯歌倒是做了一件新鲜事 - 把自己的儿子陈飞宇塞进了电影里!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相当高调了。

有细心的网友发现,陈飞宇在片中的戏份不少,而且人设还挺讨喜。有人调侃说:"这是陈导给儿子量身定制的'成名作'吧?"还有人开玩笑说:"陈飞宇这是要靠爹上位啊!"

不过,也有人为陈飞宇说话:"人家演技不错啊,为什么不能演?"还有人表示:"只要演得好,是谁的儿子不重要。"

这场父子档的争议,让人不禁想起了冯小刚和董子健。看来,娱乐圈的"富二代"们想要出头,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!

煽情过度,还是情怀不够?

电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场景,比如战士们在冲锋前喊出自己家乡地址的片段,确实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。但也有人觉得这些场景太过刻意,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。

有网友吐槽说:"感觉就是在刻意制造泪点,太假了!"还有人说:"这种煽情手法太老套了,现在的观众哪有那么好骗?"

但也有人认为,这些场景恰恰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人性光辉。有观众表示:"看到这些场景,我才真正理解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伟大。"

营销策略惹争议,是否有点用力过猛?

值得一提的是,《志愿军2》的宣传策略也引发了不少争议。有网友发现,很多感人场景被剪辑成短视频在网上疯传,有人认为这是在刻意煽情。

有网友吐槽说:"感觉就是在强行制造热点,太刻意了!"还有人说:"这种营销方式显得有点LOW,不太尊重观众的智商。"

但也有人认为,这种宣传方式很有效果。有人表示:"我就是看了那些短视频才决定去电影院的,感觉很震撼!"

那么,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呢?

首先,我们要承认,《志愿军2》确实存在一些争议点。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演员选择,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。但同时,我们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。

作为一部反映历史的作品,《志愿军2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,它至少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。

其次,我们也要理解创作者的良苦用心。陈凯歌导演虽然有些操作引发了争议,但他想要创新、想要打动观众的心是真实的。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,如何既传递正能量又不失艺术性,确实是个难题。

最后,我们还是要回到吴京那句话:"看不惯别看,去看美国人的片子去!"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冲,但也不无道理。每个人的审美和价值观都不同,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。

总的来说,《志愿军2》的争议反映了当前主旋律电影创作面临的挑战。如何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娱乐性,如何吸引年轻观众,这些都是值得电影人思考的问题。

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,它至少引发了我们对历史、对电影、对价值观的思考和讨论。这或许才是一部好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
那么,你看过《志愿军2》了吗?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让我们一起讨论!

Tags: